江西南昌非遗面塑工艺传承人:指尖巧思神韵 冀望重获生机
图为刘纪甫正在家中捏制面塑小品玫瑰花。 华山 摄 一团小小的面泥,几经捏、搓、揉、压、掀在面人刘刘纪甫手中,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一朵娇艳欲滴的红色玫瑰便绽放开来。 家住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镇的刘纪甫是面塑民间工艺第五代传人,也是江西省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青云谱面人刘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中国的民间手工技艺面塑,俗称捏面人,它最早是以面粉、糯米粉、蜂蜜等为原料,塑造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形象的传统民俗艺术
作者:徐梦文 华山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12-16河北宫毯艺人话传承:尽一生,毕一事
图为周子华对地毯半成品进行加工整理。 高丹钰 摄 一张完整的宫毯要经过纺毛、染色、放大样稿、织作、平、洗、片、剪、整修等数十道工序手工制作完成。13日,河北廊坊文安县孙氏镇五村华盛宫毯坊里,河北省非遗项目宫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子华通过直播平台为网友讲述宫毯织造的流程。 宫毯,又称官坊毯,是富有宫廷特色的手工艺纺织品,唐代时初具雏形。因其结织坚牢、毯面柔软、图案精美,深得皇家青睐,在乾隆年间跻
作者:宋敏涛 高丹钰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12-16莆田木雕:小小雕刻刀 讲好中国故事
12月14日,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春辉在进行雕刻。 12月14日,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建军展示精微透雕木雕技法。 12月14日,古典家具技艺传承人陈玉树在展示莆田木雕的技艺。 作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莆田木雕,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福建省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郑春辉、林建军、陈玉树是莆田木雕行业的三位领军人物,在各自领域闯出了一
作者:魏培全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12-16聚焦台前幕后 讲好京剧故事
想了解京剧故事,看一场演出哪能过瘾?近距离与名家名角面对面,走到后台探秘京剧行当的讲究和规矩,深入品味经过几十道工序手工制作的华美戏服,亲手画一个李少春大师的戏曲脸谱一连串用心的设计,为观众开启一次真正的京剧文化之旅。 由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北京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京剧文化之旅是该交流中心于2020年徽班进京230周年之际策划的品牌项目。活动创新传播形式,在国内主流媒体及海外直
编辑:中国文化报日期:2022-12-15以茶为媒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编者按 且将新火试新茶 一片小小的东方树叶,蕴藏着勾连古今、通联世界的能量。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
作者:杨红编辑:中国青年报日期:2022-12-15“福建话剧70年”展览启幕 重现精品好戏
福建话剧70年展览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启幕。 记者刘可耕 摄 福建话剧70年展览14日在位于福州的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启幕。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福建人民艺术剧院联合主办的此次展览以福建话剧70年深耕厚植发光东南为主题,通过图片、影像、文字等珍贵资料清晰地回顾了福建话剧70年的历史,展示话剧艺术来到福建后落地生根以及几代
作者:刘可耕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12-15福建沙县:穿汉服游古巷
图为汉服爱好者在古巷参观游玩。 图为汉服爱好者在古巷参观游玩。 图为汉服爱好者在古巷参观游玩。 图为汉服爱好者在古巷学习当地小吃制作技艺。 图为汉服爱好者在古巷参观游玩。 张斌 摄 图为汉服爱好者在古巷参观游玩。 图为汉服爱好者在古巷参观游玩。 12月9日,汉服爱好者在古巷参观游玩。当日,福建沙县举行穿汉服游古巷梦回千年虬城活动。近年来,当地按照留
作者:张斌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12-14浙江吴兴:农家书屋助力乡村“全民阅读”
这是12月13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红里山村拍摄的新建的农家书屋。 12月13日,村民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红里山村新建的农家书屋内阅读。 12月13日,村民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红里山村新建的农家书屋内体验免费线上阅读。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积极建设村级农家书屋,推动全民阅读在线应用落地,运用数字化引领全民阅读,助力推动乡村文化服务。村级农家书屋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
作者:徐昱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12-14揭秘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年龄最小者12周岁
第九次国家公祭仪式上将出现一群特殊的嘉宾,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今年8月,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标志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他们的身份有何特殊性?将如何履职?又有哪些心愿?新华社记者进行了采访。 来自10个家庭,年龄最小者12周岁 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共13名,他们是葛凤亮、黄兴华、黄睿、夏媛、李玉瀚、李真铭、常小梅、刘榴
日期:2022-12-13让文化典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中央总馆设立了渊溯津澜《四库全书》文瀚合璧古籍展,首次同台展示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四阁《四库全书》的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这是《四库全书》抄写完成后的历史首次相聚。图为展出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原本。 7月23日,国家版本馆落成时的外景。 9月28日,中央总馆真理之光展区,工作人员在调整展陈。 7月21日,工作人员在开馆前布展。 9月28日,观众在斯文在兹展区参观。 9月2日,工作
作者:陈 斌编辑:人民网日期:2022-12-132万余件(页)731部队暴行新罪证首次展出
在第九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改陈工程完工,2万余件(页)新文物、新档案、新史料首次展出。专家表示,这些新展出的罪证为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等罪行增添新铁证,使证据链条更加完备。 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用六种语言写的反人类暴行墙(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据介绍,此次改陈工程于9月19日开工,
作者:王建 杨思琪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12-132022桂林艺术节开幕 打造艺术教育和国际艺术交流平台
图为2022桂林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现场。 唐梦宪 摄 12月11日晚,以山水有约,桂林有戏为主题的2022桂林艺术节举行开幕式。桂林艺术节将传承弘扬78年前的西南剧展光荣传统,依托中央戏剧学院专业力量,打造艺术教育和国际艺术交流平台,让桂林成为激发创作灵感的摇篮、世界级的文化艺术风景线。 当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出席开幕式,并宣布2022桂林艺术节开幕。 图为2022桂林艺
作者:赵琳露 蒋丰慧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12-13浙江县域观察:山区县何成中国儿童文学“高地”?
大会开幕式举行的捐书仪式。 张斌 摄 武义县委、县政府将童话武义品牌建设纳入发展规划,设计了文化品牌向文旅品牌转化的发展蓝图,并一如既往执着前行,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11日,2022中国-武义第七届童话大会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举行,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庄正华在向大会的贺信中如是说。 武义县地处浙江中部,是该省山区26县一员。正如庄正华所说,武义所做的了不起的事,已引发行业内共鸣。 童
编辑:中国新闻网日期:2022-12-12福建莆田:传承千年技艺 尽显木雕之美
12月9日,陈志华在莆田市秀屿区根艺博物馆内用粉笔绘制根雕造型。 12月9日,陈志华的学徒陈欢在莆田市秀屿区根艺博物馆内给已初步成型的木雕修光。 12月9日,陈志华在莆田市秀屿区根艺博物馆内查看根雕成品。 陈志华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一位民间根雕工艺大师,已从事根艺创作30年。从稚嫩学徒到根雕工艺大师,陈志华不断将雕刻技法与艺术造型有机结合,推陈出新,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设计、选料、下刀、打磨等每一个步
作者:周义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12-12内蒙古卓资:十指春风生繁华 一绣千年有新传
图为精美的梨花绣鞋垫和包装。 丁瑞锋供图 自然古朴的鞋垫、活灵活现的挂件、特色鲜明的香囊走进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梨花绣乡土车间,各式各样的手工绣品映入眼帘。 徐银梅和姐妹们围坐在桌前,一边交流图案配色,一边交流针法技艺,有说有笑。色彩缤纷的手工绣品和一张张笑脸交相辉映,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份灵动与和谐。 图为绣工们喜笑颜开。 丁瑞锋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出自于因为身体或年
作者:张林虎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12-09两岸百余位雕艺从业者“云”竞技
第七届泉台两地雕艺行业职工技能竞赛7日在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举办,一百余位闽台两岸雕艺行业职工参赛,通过线上竞赛的形式比拼技艺、切磋交流,共享雕艺文化盛宴。 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韩卫华指出,疫情给两岸职工面对面交流带来困难。在各方努力下,今年的职工技能竞赛采取线上形式切磋技艺,台湾职工参赛热情高涨,报名人数创下历届新高。 据悉,此次竞赛在两岸分设赛场,130余名两岸雕艺行业职工报名参赛;
作者:吴冠标 庄璇娟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12-09浙江龙港:老水厂变身城市书房
改造后的城市书房将老水塔融入现代的透明盒子建筑。人民网 章勇涛摄 采用玻璃阶梯的城市书房,每两阶都记载了一件龙港大事记。人民网 章勇涛摄 市民在城市书房阅览图书。人民网 章勇涛摄 12月8日,在浙江省龙港市水塔下方的一座透明盒子建筑里,不少市民正在阅读。 作为龙港市文化新地标,龙跃路城市书房由龙港市龙跃路老水厂拆建改造而来,将老水塔融入现代的透明盒子建筑,以老龙头、老水管和老水
作者:孙鹏编辑:人民网-浙江频道日期:2022-12-09泰安“文旅+”擘画文旅“新城” 织就域内发展“幸福带”
生态优美的徂汶景区、与泰山文化巧妙融合的泰安西湖、兼具古朴与现代气息的泰山秀城老街山东泰安依托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擘画文旅新城,织就域内发展幸福带。 12月6日,在泰安城区东南部,漫步在徂汶景区段的牟汶河大桥人行道上,抬眼望去,远处的徂徕山秀美风景与近处的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山水生态画卷。 目前,牟汶河大桥段已于去年完成升级整修实现通车。据徂汶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景区充分
作者:张建 李明芮编辑:中新网日期:2022-12-08彩云之南飞来“雀之灵”,杨丽萍再现经典舞台
舞剧《孔雀》剧照。 (演出方供图) 一只七彩孔雀飞到冬日的黄浦江畔,捎来了彩云之南的暖意。昨晚,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带着2022版舞剧《孔雀》亮相申城舞台。上海大剧院将演出增至七场,仍一票难求。此次巡演中,杨丽萍挑选中国舞蹈新秀担纲男女孔雀,自己则出演第四幕冬之篇章。与此同时,半个世纪的回眸杨丽萍艺展在春美术馆开展,再现舞蹈艺术的精彩瞬间。 孔雀,早已成为杨丽萍最经典的舞台符号,而杨丽萍也化作了中国民
作者:宣晶编辑:文汇报日期:2022-12-08剑川木雕:传承千年技艺
段四兴在进行木雕制作中的打坯流程(12月1日摄)。 段四兴对木雕作品进行打蜡处理(12月2日摄)。 段四兴在指导前来学习的木雕工作者(12月2日摄)。 剑川木雕是云南省剑川县传统美术项目,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一块木雕需经过立意、线描、打坯、修光、装饰等工序,方可成品。 出生于剑川白族农村的段四兴,是剑川木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家族中有多人从事木雕创作工作。为传承技艺,段四兴在
作者:胡超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