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化作一条流动的非遗文化长廊。以“多彩非遗·魅力毕节”为主题的民族非遗大巡游活动隆重启幕,1150名演员、10个县区方阵、3辆主题花车沿3.2公里巡游路线,集中展示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20余项地方特色文化,吸引数万市民游客参与,成为毕节市迄今规模最大的非遗活态展演。
巡游盛况:非遗长卷的立体呈现
巡游队伍从同心路出发,途经文博路、滨河西路等核心区域,每个方阵以“一县一口号”的形式展现地域文化精髓:
·七星关区百人莫轰鼓阵以雷霆之势开场,配合苗族芦笙蹉步舞,演绎“避暑养生地·长寿七星关”主题;
·大方县方阵融合奢香夫人文化与漆器髹饰技艺,凹凸纹路承载古彝文明密码;
·纳雍县声势浩大组成“滚山珠”方阵,高难度芦笙舞步展现苗族非遗传承活力;
·威宁县“撮泰吉”原始戏剧面具表演与草海生态主题呼应,再现彝族古老信仰。
创意表达:传统与现代的破圈融合
3辆主题花车成为活动焦点:
(1)非遗花车浓缩苗族芦笙舞、彝族铃铛舞等9项国家级非遗符号,以微缩场景再现技艺流程;
(2)音乐花车联动“毕节响水滩音乐季”,歌手现场演绎《奢香夫人》等民族与现代融合曲目;
(3)洞天福地花车将织金洞、百里杜鹃等景区元素立体化,演员手持玉簪花道具邀约游客“云游毕节”。
特别设置的“彝族月琴方阵”由百名琴手齐奏,弦音浪潮再现彝族待客礼俗,视听冲击力引发观众欢呼。
社会效应: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的双赢
活动吸引大量避暑游客,外地游客称“本为避暑而来,却被非遗震撼”。巡游沿线商户表示,当日客流量较平日增长3倍,民族服饰租赁、非遗手作体验等衍生消费显著提升。作为毕节市2025避暑旅游季的核心活动,此次巡游采用“非遗 + 音乐 + 旅游”模式,带动全市九个县区的文旅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
当晚举办的“自然凉·毕燃嗨”非遗音乐汇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苗族歌王蝶当久、彝人传奇等艺术家联袂演出,万人一同跳起乌蒙欢歌,让非遗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此次非遗民族大巡游是毕节市迄今规模最大、非遗项目最全的集中展演,由毕节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多部门共同承办。活动通过这种创新的形式,让非遗文化走出了博物馆和传统舞台,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它不仅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毕节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毕节市正通过这样的活动,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让多彩的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沈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