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3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智启银龄促数字互联,情暖社区结邻里互助

七月流火,蝉鸣阵阵。2025年8月15日至25日,西北大学哲学学院“数字春风化银龄:趣缘共学,智助养老”社区数字赋能实践队前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尚朴社区,以数字成长互动小组为载体,开展为期十天的社区数字助老实践活动,为老年群体搭建起与数字技术、邻里伙伴相联结的桥梁,期望以提升其对社区现有智慧养老设备或平台的了解度和使用能力为契机,提升其社区参与意识和互动互助能力,助力他们更好适应数字时代。

图为 活动参与者合照

 

香包巧作传雅趣,摸底乐宣新活动

尚朴社区居委会里,艾草与丁香的淡香悄然萦绕。首次活动以中草药香包DIY为载体开展,一方面为后续数字助老活动做宣传,另一方面也为摸底老人的数字需求,以便在后续活动中能够精准针对老人需求开展。实践队提前备好温和香料、研磨工具及棉麻成品袋,随着磨粉装袋,话匣子也渐渐被打开——从社区智慧养老小程序操作,到手机字体调整、微信发图,在老人与实践队员的协作过程中,一条条真实需求慢慢填满了记录本,后续数字成长互动小组的活动内容也逐渐为老人们所知晓。

图为 社区老人与实践队员一起制作香包

 

游戏破冰融邻里,互助授艺破迷障

四场数字成长互助小组活动在尚朴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室中陆续开展。每场活动开场,轻松的破冰游戏总能让活动室充满笑声。在“逛三园”游戏中,李爷爷有些羞涩地笑着分享:“我平常就是喜欢画点花鸟画,有时候人家在抖音上给我评论了,我却不知道怎么回复他,这次来就是想学习怎么发送表情包,跟上年轻人的步伐。”这些游戏不仅拉近了老人们之间的距离,也让实践队员更加了解参加活动的老人。

教学环节更是按需定制,PPT搭配清晰的步骤图,纸质资料也同步向老人发放,实践队员一步步演示,老人们跟着实操,会操作的老人更是成了小老师。刘阿姨耐心帮师阿姨找拍照角度,传授自己的构图心得;张奶奶耳朵不太灵巧,其他人便主动提高说话音量,周围的老人也主动帮忙复述转达内容;凤阿姨更是活学活用,现场就主动加起其他老人的微信,谢奶奶忙不迭翻开微信二维码,王奶奶也笑着把手机递过去,扫码的“嘀”声混着“以后天天在微信里晒照片”的笑声,整个活动室都溢满了欢声笑语。

 

图为 老人们在互相加微信好友

 

手印留痕藏暖意,技情双获满庭芳

活动尾声的分享时刻,总是满溢温情。彩虹心情卡活动中,老人们挑选着彩色卡片:红色卡片被不少老人选中,他们说这代表学得开心;黄色卡片则承载着满心期待,期盼以后还有类似的活动。而手印留言树前,老人们蘸着不同颜色的印泥,在大树海报的树冠上按下手印。凤奶奶按下手印后笑着说:“我们这些活动办的真是太好了,解决了很多我们这些老年人需要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问题。”张奶奶说:“我本来是很孤独的,院子里已经没有什么我认识的人了,我过来参加这个活动之后真的交到了很多朋友,现在有更多一起说话的人了,非常开心。”实践队员把老人们的心声一一记在手印旁,拼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快乐之树”。通过小组活动,老人们不仅熟练掌握了拍照录像、微信沟通、小程序操作等技能,更在你帮我调角度、我教你找按钮的互动中,让彼此间的距离更近了。此中,老人们学的是技能,暖的是人心。

图为 老人在手印留言树前留下自己的手印

本次实践活动秉持“以数字技能为基、促银龄互助共生”的服务逻辑,既回应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现实诉求,更着力于推动老人互助网络的自发成长,以期提升老人对相关智慧养老设备和服务的认可度和使用能力。

从课堂上的技能共学到院落间的日常互助,这些扎根生活的互动,让实践队扎根社区、智暖银龄的担当愈发鲜明。实践队员在不舍之余,更期盼银发长辈们能够在数字时代下行稳致远——不仅熟练运用数字工具,更借助数字纽带重系邻里温情,进而凭借这一情感支持网络,提高自身对社区现有智慧养老设备和服务的认可度、信任度及使用能力,最终推动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提升。本实践队亦坚信高校实践、社区支持与老人互助的合力,终将织就更温暖、更自主的银龄智慧养老生活生态。

 

上一篇:讲法治倡节粮护绿,伴乡童育希望之光
下一篇:“童心向党,红色传承” ——湖南长沙高岭社区八月暑期儿童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