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3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以优良作风赢得群众信赖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当各级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当办事窗口的“玻璃门”变成群众的“常开门”,这些点滴变化背后,是一场深刻的作风变革。只有深刻剖析作风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获取新时代党群干群关系深度重构的密码,才能持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密切党群关系是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制定实施八项规定开题破局,剑指“四风”顽疾,推动作风建设向基层延伸、向常态转化。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更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才能赢得群众。党员干部摆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践行群众路线,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检验作风成色底色。这种实际行动不仅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同时,作风建设还促进了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党群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制度创新是作风建设的关键一招。近年来,通过细化制度规定、补充制度细则,强化制度建设,构筑起了“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树社风、以社风带民风”的作风建设体系。在中央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入快车道,《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继修订完善。这些制度不仅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更为作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注重在服务群众工作中创新机制,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行政的基本方法,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既有效地凝聚起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又保证决策适应群众期待。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制度创新每推进一个百分点,群众满意度就提升0.8个百分点,充分证明了制度建设对作风转变的乘数效应,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关怀温暖。

文化教育滋养是作风建设的内生动力。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不仅带来了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还为培育和传播廉政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根基。筑牢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堤坝,必须以学习教育为根本途径,从思想根源上强化认同、在文化浸润中涵养正气。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讲好党的故事,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让党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人心,转化为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切实增强拒腐防变定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挖掘利用中国历史上的廉政文化,打造廉政文化地标,举办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廉政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通过欣赏文艺汇演和廉政文化作品,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清廉文化滋养,增强廉洁意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本质。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作风建设带来的不仅是表象变化,更是思想理念的深层变革。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新征程上,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才能让党的执政根基在人民群众心中愈加深厚、愈加稳固。(文/邓全生、章志鹏)

上一篇:党建引领・服务暖心・自治聚力:兰新社区散居楼院管理焕新颜
下一篇:没有了